水墨观音跳

丁天缺 1988 纸本水墨72x74cm Guanyin Tiao 1988 Ink on Paper 72x74cm

ICILABAS艺栈,798icilabas,icilabas,Beijing798icilabas

《观音眺》1988 纸本水墨72x74cm 

Guanyin Tiao 1988 Ink on Paper 72x74cm


丁天缺先生留下来的绘画作品中,纸本水墨作品是极少见的,而能与油画作品所绘题材一致更是十分难得。这幅水墨作品和1980年所绘油画《观音跳夕照》的构图相近,但是在画面的上方有题款和印章,完全是传统水墨的表现手法,尤其是水纹的表现,既出于传统,而又不拘泥。画面上方题款:“观音眺:普陀所见此,遥望观音踏海而来者,或称观音跳。缘崖际有巨石足印可鉴俗传,观音为度众生苦厄,飞跃上岸,留此圣迹云尔。天缺写并记”丁先生对古文典籍涉猎极广,尤其熟读易经和佛教文献,睹景感怀,观音飞跃上岸所度众生未必不包括自己。再结合1991年所绘《观音跳晨曦》,画面欢快明亮的色彩处理,对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手法,既表现了丁天缺先生在不同时期的心境,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理解。

 

丁天缺曾回忆老师吴大羽说过的话:“画风景易,画风光难,而我们所要画的正是风光,不是风景。”对于老师的话,丁先生继续发表自己的理解:“风景是具象的,只要不是瞎子,能花工夫,都画得出来;但风光却是抽象的。你看:风和光,都不是具象的东西,需要我们的感觉才能感知。因此要能画出风光来,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也就是说:风景必须渗透我们的感情,才能发觉风光,捕捉风光,以此下笔,风景画才能具有生命,才能把普通随处可见的景物,画成出神入化的风光来。”

 

如果从油画作品能看到丁先生对现代绘画的理解,那么通过他的文字我们能了解他对文化和社会的洞察。丁先生的水墨作品,在画面构图和题款形式上回归了文人画的传统。在国立艺专时期,国画是必修课,在一篇与庄华岳合写回忆赵无极的文章中,赵无极回忆读书时不去上中国画课,“期终考试上七荤八素地涂上一个大墨团”,惹得潘天寿先生大发雷霆。而热衷油画多年的赵无极,在后来也画起了水墨画,法国诗人、画家亨利·米肖(Henri Michaux1899-1984)在评论赵无极的水墨画时说:“这种画风,应该说是中国人的,具有轻盈、飘逸感的中国画特质。”虽然丁天缺和赵无极在国立艺专毕业后,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,可是殊途同归,多年后,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也越来越趋近了。